摘要: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的确定对于相关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尤为重要。为探究我国碱性土壤高风险重金属铅的环境容量动态变化特征,以某典型碱性铅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研究区铅的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并据此分析该农田土壤为期三年修复过程中的环境容量时空演变特征,同时进行铅污染的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估,为最终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铅环境容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土壤pH值,土壤地球化学基线经三种统计学方法的协同计算确定为217.96 mg·kg
-1。经三年修复后,该农田以350 mg·kg
-1为限值的铅点位超标率已清零,农田现存环境容量得到显著增量,同时分区修复环境现存容量变化表明使用原位钝化技术进行修复的区域效果最为显著。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农田铅污染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经三年修复后得到显著改善,土壤铅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危险指数皆明显下降,表明该农田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已由重污染降为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由强等级转化为中等等级;且非致癌污染指数和单因子致癌污染指数经过三年修复得到显著降低,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皆处于安全范围内。本研究结果可为同样受铅污染的同类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与风险评价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