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 2023-10-24 23:02:15
含砷毒剂污染土壤中砷的环境行为研究
日遗化武,砷形态,有机砷,土壤,潜在风险
摘要录用
郇正来 /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言 /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三平 /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勇兵 /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我国境内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简称日遗化武),其中大部分填充的为含砷化学毒剂。在填埋及粗放式销毁过程中,其中充填的含砷毒剂被泄漏到环境中,造成环境砷污染。本文研究了我国东北某地区含砷毒剂污染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及组成,并对污染水平与潜在风险进行评估。表层土壤污染研究表明,砷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林地土壤中,最高浓度为110 mg/kg,并有向下坡农田土壤迁移的趋势。砷主要积累在非晶态Fe/Al氧化物结合态和残余态中,且下坡农田土壤中具有潜在风险的形态占比高于上坡农田。研究区土壤中砷以五价(As(V))为主,平均含量为25.02 mg/kg。砷在表层土壤水平迁移过程中存在转化行为,主要为三价砷的氧化过程。土壤中有机胂主要包括2-氯乙烯胂酸(CVAOA)、苯氧砷(PAO)、二苯胂酸(DPAA)和三苯胂(TPA)。同砷的影响因子类似,砷的价态与有机胂均显著受到Fe/Al/Mn等氧化物的影响,迁移转化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区土壤样品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包括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以及Acidobacteria等,并在土壤中发现了具有砷抗性的微生物群落。利用体外模拟试验对研究区土壤中砷的生物可给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砷的平均生物可给性相对较低,且与Fe/Al氧化物结合态密切相关。利用指数模型对研究区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日遗化武主销毁区表层土壤砷污染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很强的点位,地积累指数Igeo达到偏重度污染水平,而两侧农田土壤生态风险相对较弱。主销毁区0-50 cm土壤污染较重,潜在生态风险很强;砷向深层土壤迁移水平低,100 cm以下土壤为清洁土壤,无潜在危害。本文研究为日遗化武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提供了数据基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