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 2023-09-27 08:28:16
微塑料介导下土壤-生物中阻燃剂累积特征与毒性机制
微塑料,阻燃剂,生物累积,毒性作用机制
摘要录用
彭程 / 华东理工大学
微塑料(MPs)和阻燃剂等新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环境风险已成为近期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本研究利用LDA-BERT主题建模揭示了MPs对全球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时空规律,发现研究热点从水生生态系统转向陆地生态系统,从环境分布转向环境命运,从生物摄入转向毒性效应,从生理毒性转向细胞和遗传毒性;此外,微塑料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探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MPs对蚯蚓中十溴二苯乙烷(DBDPE)吸收累积的影响机制,发现MPs共存显著促进蚯蚓组织与表皮富集DBDPE;MPs对DBDPE的载体效应直接增强其在土壤-蚯蚓系统中的生物利用率,同时MPs通过影响蚯蚓的组织形貌、生理活动、基因表达间接促进蚯蚓对DBDPE的累积。此外,比较了不同种类MPs介导下蚯蚓体内DBDPE的累积特征与毒性效应,发现三种MPs对蚯蚓累积DBDPE的促进效果为:聚乳酸(PLA)-MPs > PE-MPs > 聚丙烯(PP)-MPs;MPs介导(尤其是PLA-MPs)显著加剧DBDPE对蚯蚓的神经毒性,乙酰胆碱酯酶与钙离子为敏感生物标志物;基于转录组学发现可生物降解MPs对蚯蚓的毒性高于传统石油基MPs。该研究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