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弧演化与成熟的岩石学记录:来自印尼巽他弧龙目岛火山岩的证据
编号:98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0 22:10:39 浏览:661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3: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2B] 2B、地球化学 [2B-1] 2B-1 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洋内弧俯冲带是岩浆活动,壳-幔物质交换和地壳生长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关于洋内弧的演化,即新生岛弧是如何演化成为成熟岛弧的过程,以及相应的岩浆演化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和争论。本研究选择印尼巽他弧龙目岛的火山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为岛弧的成熟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龙目岛的火山岩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命名为Group I, Group II 和Group III,其出露位置逐渐远离海沟,其中Group I和Group II(30Ma)可能是俯冲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Group I为拉斑质玄武岩,具有类似IBM弧前玄武岩(FAB)的地球化学特征,Group II为低钾中酸性火山岩,两组样品均具有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和具有低的Th/Yb,Ta/Yb,Ce/Y比值,亏损Nd-Hf同位素,相对富集Sr-Pb同位素,其原始岩浆可能形成于弧前浅部地幔楔减压熔融或富水流体交代熔融,且熔融程度高的熔融环境。Group III(<1Ma)为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的岩石组合,为典型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高的Th/Yb,Ta/Yb,Ce/Y比值和相对富集的Sr-Nd-Pb-Hf同位素的特征,原始岩浆可能是深部逐渐被俯冲板片流体或沉积物溶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龙目岛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在跨弧剖面的时空变化,反映了岛弧逐渐成熟过程。早期(30Ma)龙目岛岩浆作用发育于弧前,前弧地幔楔可能是一个经历过溶体抽取残留的强烈亏损的难熔地幔,主要受板片脱水流体交代发生减压熔融,之后岩浆作用向后弧迁移,地壳加厚,部分熔融程度降低,交代物质从浅俯冲板片脱水流体转变为深俯冲沉积物溶体,龙目岛亚弧地幔发生由亏损到富集的转变。地壳增厚和岩浆向后弧迁移所导致的地幔楔熔融程度降低和俯冲板片沉积物通量增加是岛弧逐渐成熟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俯冲带,,火山岩,岛弧演化,,洋内弧,巽他弧
报告人
唐国荣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唐国荣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唐功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