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着陆区火山活动—探月雷达数据证据
编号:90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08:57:57 浏览:55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0] 10、行星科学 [10-1] 10-1 行星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嫦娥四号探月雷达首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开展月面观测,这对精细地研究月球浅表层地质过程以及火山喷发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针对前人对高频雷达数据在28米深度解释的局部古月壤层,本文结合雷达数据偏移成像和介电特性估算方法,首次量化了着陆区月表下埋藏腔体的介电特性参数,其相对介电常数为~10.5及其中值损耗角正切为~0.037。通过对比Apollo玄武岩样品与雷达观测熔岩流的物理特性,表明该埋藏腔体并非细粒的月壤或溅射物,而是玄武岩流。通过对周边地质环境与月球火山喷发历史的深入研究,推测该埋藏玄武岩流极有可能是~2.5–2.2 Ga爱拉托逊纪的火山的活动,揭示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最晚一期火山活动喷发的遗迹。并且基于对撞击坑年代学,本文更新了前人对嫦娥四号着陆区玉兔二号高频雷达所观测地层结构的解释。
关键词
探月雷达;火山活动;三明治结构
报告人
胡荣
硕士研究生 吉林大学

胡荣,硕士研究生,202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目前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探地雷达及行星雷达数据处理及反演成像。

稿件作者
李静 吉林大学;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