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深度土壤因子对南岭山地植物群落β-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编号:87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23:39:29 浏览:51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南岭山地作为国际意义上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定量分析南岭山地群落β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南岭生物多样性及亚热带森林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位点广义相异性模型(Multi-site generalized dissimilarity modelling, MS-GDM),分析了不同生活型植物(乔木、灌木和草本)β-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地理距离、海拔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探究β-多样性不同组分(周转和嵌套) 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研究区内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的相异性较大,其中物种周转组分占β-多样性的主要比例,且β-多样性与地理距离存在正相关关系;(2) 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的β-多样性解释度最高,灌木最低;(3)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解释量逐渐降低;(4) 乔木β-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和0-60 cm的土壤环境中速效氮、全铁和镍元素含量的影响,灌木的β-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地理距离和0-40 cm的土层中游离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影响,草本层β-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和0-40cm 土层中全硼、镉、镍元素的影响,60-100 cm土层内元素对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弱。综上,海拔、土壤因子等环境因素指示的环境过滤过程和以地理距离为表征的扩散限制共同作用于南岭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组分,证实生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过程共同影响着南岭森林群落的植物β-多样性格局。
稿件作者
徐卫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周平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