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林型转换对地表蚂蚁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号:87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8:12:25
浏览:391次
快闪报告
摘要
蚂蚁是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昆虫的统称,是一类最常见的社会性昆虫。蚂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Dunn et al., 2009; Economo et al., 2018)、较高的多度和丰富度(King et al., 2013; Gibb et al., 2017),以及对生态环境的高度敏感性(Andersen, 1990),因此蚂蚁不仅可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指示物种和环境变化的响应者,还在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Höolldobler and Wilson, 1990; Parker et al., 2021)。研究森林蚂蚁群落结构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地认识蚂蚁的生态功能,这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稳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森林类型,其整体生态环境、植被结构、生境条件和物种组成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Ouyang et al.,2021;Yu et al.,2019;孙聃等,2018),这将对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多样性等造成影响。然而,目前基于森林林型转换对蚂蚁物种进行研究相对不足。我国亚热带地区雨热丰沛,孕育了地球上最大面积的湿润亚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物质周转快速,植物生长较快,在调节区域气候和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满足木材需求和提升经济效益,该地区地带性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大面积的被采伐转换成次生林和人工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代表的人工纯林被大量种植。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和次生林林下植被丰富,生态系统更为复杂稳定,生物多样性高,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相应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亚热带森林林型转换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因子变化通过改变植被种类和结构、栖境差异等,可能会制约和影响着地表蚂蚁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特征等,进而影响蚂蚁的生态功能,而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林型转换下形成的4种典型森林(天然林、次生林、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区地表蚂蚁的多度、生物量、群落多样性指标和功能群等内容,结合环境因子探讨4种林型地表蚂蚁群落特征及功能群的动态变化,探究地表蚂蚁对不同林型生境的选择倾向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旨在为亚热带地区地表蚂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今后研究蚂蚁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等提供基础资料。
稿件作者
彭清清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吴福忠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