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自然衰减新机制及实际场地研究
编号:81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11:17:30
浏览:538次
特邀报告
摘要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石油污染源区域存在活跃的气相自然衰减,其对LNAPL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90%。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气相自然衰减的核心步骤是烃类的产甲烷生物降解和好氧生物降解,然而在许多油品中有相当比例的易挥发组分,易挥发组分会挥发成气态并向地表扩散,忽略这一机制可能会低估自然衰减速率。本研究在大型石化厂地内两个不同的非水相液体(NAPL)污染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布点,根据扩散通量计算了石油烃挥发相关的自然衰减速率,采用浓度梯度和碳通量法计算了生物降解相关的自然衰减速率。结果显示,生物降解产生的CO2通量分别为2.7 μmol/m2/s(一区)和2.5 μmol/m2/s(二区)。一区平均自然衰减速率为2.3 g/m2/d(正庚烷为代表物质),二区的平均自然衰减速率为2.8 g/m2/d(苯为代表物质),与挥发相关的自然衰减分别占XX%和XX%。综上所述,挥发对自然衰减的重要贡献扩展了气相自然衰减理论,对LNAPL污染场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ontaminated site,natural attenuation,natural source zone depletion,LNAPL,petroleum,soil remediation,biodegradatio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