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微塑料老化前后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与机理研究
编号:74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3 11:05:27
浏览:45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为探究可降解微塑料对共存污染物的潜在载体效应,研究了原始和老化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两种可降解微塑料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与机理。通过傅里叶变化红外、拉曼、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老化前后的微塑料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使两种微塑料的表面褶皱和裂纹增多,均一链比例增加,疏水性增强,结晶度增大。吸附实验中,阿特拉津在微塑料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R2=0.809-0.996)和准二级(R2=0.889-0.994)模型。在0.50-25 mg L−1浓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线性(R2=0.967-0.996)和Freundlich(R2=0.972-0.997)模型,表明分配吸收是主要的吸附机理。阿特拉津对PBAT的分配系数(Kd)高于PBST,两种微塑料的Kd值均在老化后降低,这与微塑料的比表面积、疏水性、极性和结晶度变化有关。因此,本研究表明,可降解微塑料老化后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降低,作为污染物载体的风险下降,这对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作者
曹慧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宋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