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流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研究
编号:69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6:57:02 浏览:49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湿地分布广泛,碳库储量巨大,同时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对气候变化具有潜在的反馈作用,因此识别SOC稳定性调控因素有助于揭示湿地C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反馈机制。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沿岸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调查表层(0-20cm)与底层(20cm以下)湿地土壤SOC含量,基于热裂解-气质联机(Py-GC/MS)技术刻画SOC分子结构特征,分析SOC化学结构的分解抗性;通过测定被铁锰矿物吸附保护的碳含量(OC-Fe)表征矿物保护作用,采用热重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相关指标(TG-T50、DSC-T50)定量分析SO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表层TG-T50和DSC-T50(337.61±10.59、384.58±12.98)均显著高于底层土壤(337.32±16.89、382.67±12.25),表明表层SOC稳定性较底层相比更加稳定。表层SOC稳定性主要由矿物保护机制主导,底层SOC稳定性主要由化学结构抗性与矿物保护两种机制联合调控。微生物源SOC对表层土壤稳定性有着重要贡献,而底层SOC稳定性与植物凋落物源有机碳相关。总之,这些结果为物理化学保护假说提供了依据,强调了化学结构抗性与矿物保护两种机制对SOC稳定性的重要性。
稿件作者
赵雯雯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张仲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