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小流域汞的关键再分配过程研究
编号:67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6:34:17 浏览:51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喀斯特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区之一。地表生态系统脆弱,地下岩溶结构高度发达,土壤汞的迁移和转化可能影响高汞背景岩溶区的地下水质量。本文研究了回龙和陈旗两个喀斯特流域土壤汞的垂直迁移和转化,前者含有与成矿相关的高汞含量,后者代表了喀斯特地区汞的背景区。结果表明,回龙流域土壤汞库高达44.4±4.2 g m−2,而陈旗流域仅为0.17±0.02 g m−2。X射线吸收近边吸收谱的结果表明,在土壤堆积过程中,α-HgS作为汞矿石的主要矿物逐渐向其他矿物类型转变。回龙流域土壤有机结合Hg(SR)2占总汞的比例随土壤深度从10 cm增加到160 cm,农田土壤有机结合Hg(SR)2占总汞的比例从44.0%下降到20.3%,森林土壤有机结合Hg(SR)2占总汞的比例从39.3%下降到34.5%,离子汞的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结合Hg(SR)2占总汞的比例从4.2%下降到10.7%,林地土壤有机结合Hg(SR)2占总汞的比例从6.7%上升到11.6%。汞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两流域地下水中土壤汞含量均超过80%。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汞进入地下水的风险较高。
稿件作者
夏吉成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