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金属基纳米农药的土壤环境过程与风险
编号:66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0:41:00 浏览:403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3: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9C] 19C、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2] 19A-2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暂无文件

摘要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并快速崛起的新兴科技。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基本特性,因此,其显现出许多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独特性质。与传统农药相比,纳米农药可以显著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利用率和持效期。美国先正达公司和杜邦公司均已向全球市场推出了新型纳米农药:纳米氢氧化铜(nano-Cu(OH)2)杀菌剂。虽然纳米农药nano-Cu(OH)2杀菌剂的施用日益广泛,但nano-Cu(OH)2环境行为研究却十分缺乏。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ano-Cu(OH)2杀菌剂对农作物生长与代谢的影响,发现nano-Cu(OH)2具有导致植物代谢紊乱及降低营养成分等效应,却忽视了nano-Cu(OH)2的环境行为研究。由于nano-Cu(OH)2杀菌剂具有不同于传统铜杀菌剂的纳米特性,这导致不能采用对传统农药的认知来评估纳米农药的行为与风险,因此其环境行为及风险评估已经十分迫切。
本研究考察商品化纳米氢氧化铜杀菌剂及其原药,以及实验室制备的具有与原药类似尺寸、形貌的氢氧化铜纳米棒对土壤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降解的影响。我们发现5 mg/kg纳米氢氧化铜即可减缓噻虫啉的土壤降解,当纳米氢氧化铜浓度为50 mg/kg时,延缓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施用纳米氢氧化铜到土壤能增加其对噻虫啉的吸附,减少噻虫啉的生物有效性;同时纳米氢氧化铜能减少土壤腈水合酶含量,并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以此减缓土壤中噻虫啉降解。与传统硫酸铜相比较,纳米氢氧化铜对噻虫啉降解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表明纳米氢氧化铜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关键词
金属纳米,纳米农药,土壤,环境过程,风险
报告人
李灵香玉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稿件作者
李灵香玉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