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超深旋耕破碎母岩对紫色土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编号:62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4 16:42:38 浏览:43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9A] 19A、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19A-4] 19A-4 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紫色土坡地普遍存在土层薄、耐旱性差的生产性问题,土壤水分短缺已成为提高粮食产能和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紫色土土层虽然浅薄,但母岩(泥页岩)松软且风化成土迅速,改善紫色土土壤水分条件的潜力不仅在于土壤,更在于母岩。选择1块薄层紫色土坡地,采用垂直超深旋耕破碎下覆母岩补充土壤基质,设置垂直超深旋耕的耕深为50 cm(T1)和35 cm(T2)和常规耕作12 cm(T3)三个处理,研究垂直超深旋耕破碎母岩增厚土层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超深旋耕将沉积松散的泥页岩破碎,增大了土层深度,T1和T2处理上坡土层深度分别相对于T3处理增加了147.9%和67.9%,而下坡部位分别增加了65.7%和9.0%;垂直超深旋耕与常规耕作相比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显著减小(P<0.01),而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大,特别是耕层以下;不同耕作处理土壤贮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T1>T2>T3,T1和T2上坡分别比T3上坡高125.69%和66.02%,T1和T2下坡分别比T3下坡高34.99%和6.58%。这些结果表明将垂直超深旋耕破碎母岩的技术优势与紫色土母岩松软、成土迅速的独特性质相结合,挖掘母岩保水蓄水的独特效应,对解决紫色土旱、薄、瘦、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垂直超深旋耕破碎母岩增加蓄水基质是拓展容水空间和增强贮水能力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可打破紫色土坡地土层浅薄、水分容量小、保水抗旱能力差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关键词
粉垄,耕作,土壤水分,破碎母岩,紫色土
报告人
骆国辉
研究生 西南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骆国辉 西南科技大学
李富程 西南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