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供氮水平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编号:62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3 11:03:04
浏览:40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质量日益下降,原因之一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分依赖投入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因此,探究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供氮水平与水稻生长的影响,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还可有效缓解稻秆直接焚烧给农田土壤及大气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江汉平原单季中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CK(空白对照组)、CF(仅施氮肥)、SR(秸秆还田)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研究稻田土壤氮素含量和水稻生育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CK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值均低于CF和SR处理,整体表现为SR>CF>CK,其中SR处理的水稻产量在2020年达到峰值(9937.8 kg/hm2),CK和CF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则均在2022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63.5 kg/hm2和9290.1 kg/hm2。(2)SR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株高,SR处理下的水稻株高在各生育期较空白对照最大可提高55%;SR处理下的SPAD峰值均出现在分蘖期或拔节期,SR处理有利于减缓SPAD下降,从而延缓光合功能衰退;此外,CF和SR处理对于提高水稻穗长和结实率也均有明显作用。(3)SR处理对对稻田浅层土壤(0—10cm)中的NH4+-N (铵态氮)、NO3--N (硝态氮)和TN (可溶性全氮)含量有明显提升作用,但SR处理对于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的提升无明显作用。总体来看,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的供氮水平,从而促进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氮素含量,生育指标,产量,氮肥利用效率
稿件作者
丁欣
华中师范大学
易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