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基于细菌3-羟基脂肪酸的海洋表面温度指标
编号:59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5:32:22 浏览:506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细菌源的3-羟基脂肪酸(3-hydroxy fatty acids,3-OH-FAs)是近年来提出的具有指示环境变化潜力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RAN13(反异构(anteiso)与正构(normal)C13 3-OH-FA的比例)最近被提出作为一个独立的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重建指标。然而,是否这个新提出的指标适用于高陆源输入的边缘海或者高温海域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中,我们分析了渤海和南海表层沉积物中3-OH-FAs的组成和分布,同时评估了多个环境参数对3-OH-FAs分布的影响。在陆源输入较高的渤海,anteiso 3-OH-FAs的丰度具有指示陆源输入的潜力并且表现出正常的值(17%,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平均值为19%),这说明3-OH-FAs的分布并没有受到陆源输入的显著影响。在高温且寡营养的南海,许多短链化合物丰度较低甚至低于检测限,导致长链3-OH-FAs(C15-C18)的丰度(41%)明显高于其他海域(33%)。大量陆源物质输入渤海可能导致了RAN13预测的温度高于实测值,同时南海寡营养的环境下anteiso和normal C13 3-OH-FAs的较低丰度也可能增加了RAN13预测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许多短链的3-OH-FAs是受控于温度的,尤其是i-C12, a-C13, i-C14 和 n-C14 3-OH-FAs (R2>0.60)。根据这个统计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3-OH-FAs的温度指标——RANs。RANs与SST具有极强的线性相关性(R2 = 0.92, p < 0.001, n = 85),在寡营养的南海相对于RANs而言具有更精确的预测值,并且RANs预测的SST与其他脂类温度指标(TEX86,LDI)具有一致性,这说明RANs有潜力指示温度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了基于3-OH-FAs的温度指标能够适用于高温和低温环境,甚至是遭受大量陆源输入的边缘海。
关键词
3-羟基脂肪酸,海洋表面温度,温度指标,渤海,南海
稿件作者
董正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杨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灿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谢树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