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捕食对耐铜细菌群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编号:54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5:07:56 浏览:483次
特邀报告
摘要
原生动物捕食是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生态功能的重要生物驱动力。作为主要的细菌捕食者,原生动物在捕食过程中利用铜、锌、砷等(类)金属杀死胞内细菌,是细菌获取金属抗性基因(簇)的一种重要的选择压力。先前基于纯培养体系的研究表明,在原生动物捕食压力下,具有铜抗性的细菌比铜敏感细菌表现出适应优势。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多样化的原生动物捕食作用对耐铜细菌群落的影响及调控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和微宇宙培养试验,探究了长期铜污染胁迫下土壤原生动物和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利用编码铜外排转运蛋白的cop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进一步解析了土壤生物及非生物因素对耐铜细菌群落和抗性基因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动物捕食通过调控铜敏感及抗性细菌生态簇丰度,进而促进抗铜基因的富集,而铜污染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移动元件调控抗铜基因丰度。微宇宙试验进一步证明铜胁迫条件下原生动物捕食显著促进细菌抗铜基因的富集,为原生动物捕食调控耐铜细菌群落提供了直接证据。本研究从食物网营养级互作角度,揭示了原生动物捕食和铜污染胁迫影响耐铜细菌群落和抗性基因富集的微生态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深入认识土壤原生动物生态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原生动物,细菌铜抗性,铜污染,copA基因,营养级调控
稿件作者
吕振光
华中农业大学
RønnRegin
哥本哈根大学
RensingChristopher
福建农林大学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
郝秀丽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