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臭氧污染期间醛酮化合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评估
编号:412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11:28:32 浏览:37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由于在大气化学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醛酮化合物已引起人们的持续关注。本研究在2019年和2020年北京市三个城区站点(中国环科院、北京市环科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的臭氧(O3)污染过程期间开展了16种醛酮化合物(OVOCs)及相关大气污染物的观测。比较分析发现,2019年和2020年OVOCs浓度分别为20.25±6.91ppb和13.43±5.13ppb,具有明显的从北到南依次升高的空间趋势。OVOCs浓度与O3浓度有较一致的变化特征,O3污染天的OVOCs浓度是非O3污染天的1.3-1.5倍。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主要OVOCs物种的来源进行解析,发现在O3污染天,二次生成对甲醛和乙醛的贡献更大,而在非O3污染天,人为排放对丙酮的影响更大,汽车尾气和溶剂使用是OVOCs的主要一次来源。与2019年相比,可能由于COVID-19疫情封锁和北京市“2020年VOCs治理专项行动”导致人为排放VOCs的减少,2020年人为来源对OVOCs的贡献占比有所减少。对致癌物质甲醛和乙醛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发现,甲醛和乙醛对暴露人群的致癌风险随着O3浓度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此外,在非O3污染天仍然存在致癌风险。北京工业大学附近的居民可能比其他两个地点的居民遭受相对更高的来自甲醛和乙醛导致的癌症风险。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北京城区的OVOCs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北京人的健康,迫切需要对OVOCs进行更严格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
醛酮化合物,臭氧污染,污染特征,源解析,健康风险
报告人
李云凤
讲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稿件作者
李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云凤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