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观测数据的快速同化:同化方法及2015-2020年期间中国对流层臭氧变化
编号:411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11:27:19 浏览:38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4-1] 14、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化学传输模型(CTMs)的高计算成本是快速同化大气臭氧(O3)观测的一个潜在瓶颈。在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只包含O3这个单一示踪剂的tagged-O3模式,以达到GEOS-Chem模式对对流层O3快速模拟的能力。我们将tagged-O3模拟与中国生态环境部(MEE)和臭氧监测仪器(OMI)的O3观测相结合,研究了2015-2020年东亚地区对流层O3的变化。我们发现,在先验模拟中,夏季的地表O3浓度被高估,其他季节有明显的区域性偏差。同化地面观测的结果表明,2015-202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表O3呈快速增长趋势,分别为0.71 ppb yr-1(春季)、0.36 ppb yr-1(夏季)、0.69 ppb yr-1(秋季)和0.54 ppb yr-1(冬季)。而先验模拟低估了这个增长趋势,分别为0.12 ppb yr-1(春季),-0.31 ppb yr-1(夏季),0.20 ppb yr-1(秋季)和0.35 ppb yr-1(冬季)。同时我们在4月观测到地面O3的最大值,因此我们建议更多关注中国春季O3浓度的快速增长趋势。此外,尽管基于MEE同化的对流层O3柱总量快速增加(0.25 DU yr-1),但基于OMI的同化表明2015-2020年东亚上空的对流层柱总量变化不大,分别为-0.07和0.04 DU yr-1(同化输出的O3廓线分别与OMI平均内核卷积和不卷积)。这种差异反映了近年来东亚上空自由对流层O3变化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在这项工作中开发的O3 快速同化能力是扩展和解释大气 O3 观测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
O3,GEOS-Chem模型,数据同化,对流层臭氧变化
报告人
朱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稿件作者
朱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姜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