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部沉积环境对黄铁矿硫同位素控制的新见解
编号:408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09:11:52 浏览:487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海洋沉积物自生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δ34Spy)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洋硫循环最常用的方法。在早期成岩过程中,δ34Spy随着与埋藏作用伴随的深度积累效应逐渐偏正,该过程通过同沉积黄铁矿形成模型和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能够很好的限定。然而,亦有大量证据表明,在一些海洋环境中δ34Spy随着深度逐渐偏负,目前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海域水深814m采集的长7m的柱状沉积物和孔隙水,结合粒度、定年、有机碳含量等参数,分析了黄铁矿含量、形态及同位素组成剖面变化特征。数据结果显示:1)黄铁矿形态具有典型的早期成岩特征,沉积物粒度和14C定年指示岩芯无地层倒转和浊流影响;2)δ34Spy具有阶段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表层(140cm以上)δ34Spy偏正,次表层(140cm以下)δ34Spy 偏负。不同深度黄铁矿的累积量受沉积速率、有机碳含量等因素控制,使得δ34Spy具有很大变化范围。研究成果突出了早期成岩过程中表层δ34Spy偏正的自生黄铁矿对埋藏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影响,为硫同位素方法揭示早期成岩过程和海洋硫循环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
黄铁矿,硫同位素,早期成岩作用,局部沉积环境
稿件作者
姜新宇
上海海洋大学
宫尚桂
上海海洋大学
冯东
上海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