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尺度水环境承载力优化框架,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例
编号:40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2:50:40 浏览:48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4B] 4B、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4B-2] 4B-2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暂无文件

摘要
流域尺度下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量化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整合框架,在水、污染物、行政区域和社会活动之间建立参数联系。该框架被称为水环境承载力(WECC)优化框架,有效地捕捉了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并集成了社会经济参数结构关系、水环境模型、WECC优化模型和调控参数敏感性分析。它的设计重点是流域-区域的降尺度过程,并允许自下而上的优化方法来实现区域匹配。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例,分析了该框架下的工业、农业、人均GDP三个经济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框架表明,WECC优化可以在流域尺度上降低污染负荷和相应的水环境影响,并根据当地资源和特点指导区域发展。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工业优化主要集中在产业基础的效率提升和升级上。农业优化是基于区域资源特点,以可持续集约化为目标。优化人均GDP应优先保证地区人口结构,并改善城乡污水处理能力,而不是盲目提高城镇化率和人口集中度。K可达性分析确定了调控参数的最佳范围,并提出了响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流域综合优化、实现区域发展与水环境的和谐平衡,应在流域尺度上同时进行区域间配置和区域内规划。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流域尺度,自下而上优化,区域匹配
报告人
丁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丁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陈求稳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