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新世以来菲律宾海盆风尘沉积记录
编号:407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09:07:12 浏览:41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的菲律宾海是一个典型风尘汇聚区,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前人已对菲律宾海第四纪沉积物中风尘物质贡献定量化、源区识别及其搬运动力开展了大量研究,表明菲律宾海沉积物主要是火山和风尘的双端元混合产物,但对风尘源区究竟是亚洲东部沙漠地带还是亚洲中部沙漠地带以及其具体携带动力究竟是东亚冬季风还是西风带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针对菲律宾海盆D29孔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1)利用古地磁定年构建了D29孔(长约519cm)年代框架,底部年龄约为3.8Ma,沉积速率较为稳定,可为重建菲律宾海盆东亚冬季风演化历史提供良好的素材;(2)利用粘土矿物和Sr-Nd同位素交叉验证,将D29孔沉积物碎屑组分进一步细化为三端元混合产物,即中国中西部沙漠物质、中国东部沙漠物质和周边火山物质;(3)采用多种模型对沉积物碎屑组分的粒度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提取了三种不同粒度端元,分别对应高空西风急流携带的细粒粉尘(3~5μm)、低空冬季风悬移的粗粒粉尘(10~15μm)和周边岛弧火山物质(18~30μm);(4)晚上新世以来西风急流EM1风尘通量整体表现为阶段性升高,与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演化过程和西昆仑山前的粉尘沉积通量变化一致,表明全球变冷是驱动晚上新世以来亚洲中纬度地区干旱气候和西风环流演化的主控因素;(5)晚上新世以来东亚冬季风EM2风尘通量与黄土记录的东亚冬季风演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推测D29孔所反映的这种东亚冬季风南部模态的历史变化可能同时受高纬冰盖强迫和低纬热带驱动的双重影响,推测与晚上新世以来全球变冷、赤道太平洋ENSO相态的转换密切相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