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生物礁环境磁学研究
编号:406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09:06:07 浏览:459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的生物过程在调节全球气候和碳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研究生物礁的长期序列可以为现代观测提供有用的补充。西沙群岛的生物礁始于渐新世晚期,这与南海深海盆地开始演化和中国黄土高原风成沉积发展的时间相吻合。我们在西沙群岛获得了底部为花岗岩基底的岩芯(XK-1),用磁性地层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测年,为揭示西沙礁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年代框架。本文对底部生物礁(24.5-23 Ma)进行了磁学特征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XK-1生物礁中的磁性矿物以低矫顽力和相对较粗的磁铁矿为主;(2)在约23.6 Ma时,磁学参数特征发生了变化,前后两个单元在振幅和平均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3)表征磁性矿物含量相关磁学参数的变化可以很好地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的记录以及渐新世-中新世过渡期间的海平面变化相对应。基于这些结果,我们推断西沙群岛生物礁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亚洲季风可能在生物礁开始生长时便起到的协同或主导作用,生物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全球温度、二氧化碳和海平面变化的有着不同响应。因此我们提出,从长期角度来看,西沙群岛生物礁的起源可能受轨道倾角的影响。
稿件作者
李逸冰
同济大学
易亮
同济大学
刘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艺轩
同济大学
卜鸣渊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