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大气汞的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399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1 00:52:27 浏览:440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汞是一种对全球公共卫生至关重要的有毒污染物,由于其神经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被列入若干国际协定和公约的环境保护优先清单。我国于十二五规划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汞超低排放措施,但措施的效果评估需要大量观测数据支持,因此在我国开展大气汞浓度的长期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基于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2012到2020年期间冬夏季的大气单质汞(GEM),大气常规污染物和气象参数的同步观测数据,对东南沿海大气汞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冬季GEM的平均浓度为4.04±1.01 ng m-3,夏季GEM的平均浓度为2.29±0.83 ng m-3。2012至2020年期间东南沿海GEM浓度没有明显升高或降低的趋势,而是呈现波动式变化。厦门GEM浓度年际间的变化特征与SO2和NOX的排放量趋势不一致,表明除本地人为排放源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厦门的GEM浓度。基于后向气团轨迹的CWT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方法被用于分析传输对研究区域GEM浓度的影响,冬季厦门GEM的潜在源区主要为福建省和华东地区,夏季主要为中国南海和菲律宾海+台湾海峡。2015年冬季GEM浓度偏高是一种区域现象,是汞的高排放量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共同导致的。我们筛选了常规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和气团轨迹参数三类变量,分别代表人为排放、气象因子和长距离传输三个因子,并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s)计算了这三个因子对年际间GEM浓度变化的解释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人为排放、气象因子和长距离传输对GEM浓度的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7.8%±11.9 %, 31.4%±9.0 %和30.8%±9.9%。GEM日均浓度与气象参数温度、湿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气象因子可能通过影响自然源排放、以及活性汞的液相还原等多种途径影响GEM的浓度变化,传输因子和气象因子对于GEM浓度的解释率在年际间呈现上升的趋势。相比之下,自2012年以来,人为源排放对GEM的解释率有所下降,这表明减排措施在降低研究区域的GEM浓度方面发挥了作用。
稿件作者
施佳燕
福建农林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徐玲玲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陈进生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