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江苏省碳减排政策对空气质量改善增益的研究
编号:39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39:10
浏览:465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是当前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利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0~2019年江苏省城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一步结合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协同关系分析和WRF-Chem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量化不同碳减排情景下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增益。结果表明,2010~2019年江苏省CO2年均排放量为701.74-897.47 MT,其中苏州、徐州和南京排放量最高(91.19-182.12 MT yr-1),扬州、宿迁、连云港排放量最低(13.19-32.54 MT yr-1),大部分城市CO2排放呈持续上升趋势。能源活动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占比近90%,工业生产过程贡献约10%。本研究依据减排侧重点的不同设计三类CO2减排情景,分别为全部门协同减排、优先能源减排和优先工业减排,每类减排情景包含不同的CO2减排力度(10%、20%和40%)。情景模拟结果指出,以2017为基准年,全部门协同、优先能源和优先工业减排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6.7~21.1、3.1~12.0、3.4~14.3 μg·m-3。10%、20%、40%减排力度下污染物浓度下降幅度近似线性增加,例如PM2.5浓度在能源-10%、能源-20%能源-40%情景中下降幅度分别为3.1、6.1、12.0 μg·m-3。全部门协同减排对PM2.5浓度改善最为显著,全部门-40%情景下,除徐州和宿迁外其它城市PM2.5年均浓度值均能达到国家II级标准(35 μg·m-3)。PM10、SO2、NO2、CO的变化响应与PM2.5类似,但O3污染在优先能源和优先工业情景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
温室气体、空气污染、排放清单、数值模拟、协同减排
稿件作者
李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松伟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