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减排期间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研究
编号:398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1 00:52:27 浏览:48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1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4-1] 14、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2020年初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导致人为活动产生的气溶胶排放大幅下降。尽管如此,中国北方的细颗粒物(PM2.5)含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二次气溶胶浓度增加15μg/m3,同时吸光性黑碳气溶胶下降约10%。这种大气气溶胶组分的化学转变倾向于使大气散射性增强,由卫星反演获得吸收性气溶胶光学厚度下降约60%。通过对比实际探空观测与预报分析资料发现,由于缺少黑碳气溶胶引起高层加热,不易形成稳定层结,更有利于行星边界层(PBL)垂直混合与湍流运动,进而促进地表污染扩散。此外,利用区域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式评估防控期间由于减排导致的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减弱,引起PM2.5浓度下降约25μg/m3,即通过弱化气溶胶-边界层双向反馈过程使得PM2.5增量仅为原来的50%。该研究利用新冠疫情防控导致人为污染排放大幅削减这一特殊的实验窗口期,量化了黑碳在边界层气象反馈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黑碳减排在缓解灰霾污染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吸收性气溶胶,新冠疫情,边界层气象,双向反馈
报告人
王子麟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王子麟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黄昕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丁爱军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丁可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