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降水和氮沉降的响应
编号:39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2:38:54 浏览:51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3min

所在会场:[4A] 4A、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4A-2] 4A-2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水分和氮素是草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并受到全球变化的强烈影响。然而,相较于其他草地类型,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十分不足。研究以毛乌素沙地典型荒漠草原群落——油蒿灌丛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包含3个增水梯度(自然降水、增水20%、增水40%)、2个氮素添加处理(0、60 kg N ha−1 yr−1)共6个水氮交互处理的控制试验。通过连续7年(2015~2021)的研究,分析了灌木-草本-生物土壤结皮组成、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对水氮添加的响应。研究发现,在氮沉降和降水增加下,(1)大个体灌木能与草本植物共存,而小个体灌木由于草本的水分和光竞争而被排除出系统;(2)生物土壤结皮与灌木和一年生草本共存,而与多年生草本不能持续共存,当草本生产力超过70 g m-2,光竞争导致结皮萎缩;(3)灌草异步性,而非物种丰富度,稳定了降水和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扰动。研究结果表明,氮沉降增加促进草本生长,导致灌木和生物土壤结皮退出系统,功能互补组分的缺失将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研究揭示了荒漠草原灌木-草本-生物土壤结皮间互作机理以及生产力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的管理和调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氮沉降,降水变化,灌丛,生物土壤结皮,植物间相互作用,生产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
报告人
佘维维
北京林业大学

稿件作者
佘维维 北京林业大学
秦树高 北京林业大学
张宇清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