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C台站信号散射电子能谱的观测和模拟研究
编号:395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1 21:50:54 浏览:30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低轨卫星DEMETER的高分辨率电子能谱观测数据,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经度范围,在L=1.6–1.9处被NWC台站信号散射的100–300 keV的准捕获电子的能谱(“wisp”结构)分布特征,及在电子漂移过程中能谱的变化规律,发现台站信号散射的准捕获电子能谱的分布与卫星测量位置和台站之间的相对距离有关。当卫星与台站位置相近时,卫星观测“wisp”结构符合电子与台站信号发生一阶回旋共振关系;当台站与卫星相距50°经度时,明显看到卫星观测到的“wisp”结构向下偏离回旋共振曲线;而当台站与卫星经度相距约150°时,卫星观测到的‘wisp’结构向上偏离回旋共振曲线。基于这些观测特征,本文提出使用晨昏向对流电场解释观测到的电子能谱在漂移过程中的改变。通过推导电子漂移过程中L和能量的变化公式,本文模拟了L=1.6–1.9处100–300 keV准捕获电子的漂移壳和能量在晨昏向对流电场作用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加入1~2mV/m的对流电场后,能够较好地复现观测结果中“wisp”结构随漂移经度改变的特征,表明准捕获电子漂移过程中能谱结构的改变可能是由晨昏向的对流电场作用引起的。
关键词
人工VLF台站信号,准捕获电子,对流电场
报告人
刘阳希子
武汉大学

稿件作者
刘阳希子 武汉大学
项正 武汉大学
倪彬彬 武汉大学
郭德宇 武汉大学
赵怡雯 武汉大学
董俊虎 武汉大学
胡景乐 武汉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