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景三维的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立体识别技术研究
编号:385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17:29:50 浏览:4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0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3A] 3A、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3A-1] 3A-1 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航天航空的技术发展,更多的遥感数据可被获得并有效的运用于地质灾害体的识别。利用InSAR技术可提取地质灾害坡表的形变量、形变速率、形变范围等信息,利用光学影像的色彩、纹理、阴影、位置等信息,可解译识别地质灾害的详细边界、前后缘特征、微地貌组合等要素信息。然而,利用InSAR、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灾害识别不是将影像进行简单的数据叠加,还需要运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威胁对象等综合信息。为此,本文作者以Sentinel-1雷达卫星和国产高分光学遥感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源,借助高性能计算机平台进行SBAS-InSAR技术和光学正射纠正等集群化处理后,得到地质灾害识别的主要影像数据;基于实景三维技术研发地质灾害遥感立体识别平台,将InSAR和光学数据集中整合,清晰表达斜坡地貌、坡度曲率、高程变化、地势走向、水文展布以及坡面台坎、坡(冲)积物形态、裸露岩体、次级变形体等微地貌特征,同时关联居民分布、房屋现状、重要工程设施等承灾体空间位置,为地质灾害运动走向、运移路径、活动距离、方量大小等提供可量测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实景三维场景下的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立体解译判识,有效克服了以往二维平面视角下的解译误差,提高了隐患识别解译的准确率,上述方法已在西南山地-高山峡谷区得到了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识别整体准确率为80%。
 
关键词
实景三维、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立体识别
报告人
李永鑫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稿件作者
王德富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李永鑫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刘立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