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滑坡灾害韧性评价方法
编号:380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0 22:17:55
浏览:452次
快闪报告
摘要
滑坡是中国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发展,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致死滑坡,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桑凯,2013;Shuai Zhang et al,2023)。许多学者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致死滑坡进行了广泛研究,从认识和评价致死滑坡灾害与风险的角度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参考(Tolga Görüm and Seçkin Fidan,2021;Fanyu Zhang,2021;黄晓维,2019)。
韧性是指一个系统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够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随着灾害风险研究的发展,韧性理念已被引入到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思路(Carl Folke,2006;张磊,2021)。在进行灾害风险评价时,我们通常关注灾害的破坏力,但是无论我们如何规避风险,灾害都可能发生,对灾害进行韧性评价就变得尤为重要。当发生滑坡灾害时,最重要的任务是保障人的生命安,如何快速恢复人们的生命安全,防止致死滑坡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研究致死滑坡灾害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分析了致死滑坡韧性内涵,并提出了一个致死滑坡韧性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中国各省份相对致死滑坡韧性等级及相应排名,得到中国致死滑坡韧性分级图。该评价方法从物理韧性和社会韧性两方面对致死滑坡韧性进行量化。物理韧性指滑坡发生的空间概率,用滑坡易发性表示,易发性越低,物理韧性越高。社会韧性从滑坡风险沟通、滑坡控制、个人逃生、自救互救和外部救援五个维度量化,采用AHP和信息量法,建立了包含50个指标的社会韧性评价模型。最后使用韧性矩阵,将物理韧性和社会韧性结合得到综合致死滑坡韧性。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的致死滑坡韧性等级存在较大差异,仅有26%的省份韧性评级较高,而45%的省份评级较低,0%的省份评级为高或者低。在社会韧性方面,滑坡防治、自救互救和外部救援这三个维度的总体情况较差。本研究对致死滑坡韧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和结论对于全球致死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