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治沟造地工程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编号:377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03:29 浏览:542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4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3A] 3A、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3A-1] 3A-1 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2011-2013年,一个巨型项目-(GLCP)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丘陵和沟壑地区被启动,以解决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下农耕地骤减的问题,为当地农户创造可利用的耕地在沟道。然而,流域的地质环境也因为大规模的坡面开挖和沟道回填被改变,导致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发生。本文研究了顾屯流域GLCP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及其相互关系。首先,通过联合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确定GLCP后的地表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RUSLE模型被用来评估GLCP施工后(2018-2020)顾屯流域(GTW)的侵蚀变化规律。接着,ERT被用来说明水库前耕地盐渍化的成因机制。此外,UAV摄影测量还被用来说明淤地坝的溃决机理。最后,在侵蚀、盐渍化与溃坝三种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讨论GTW的灾害链。结果表明,GLCP在GTW平整和创造了面积约328.58 ha的耕地。土壤侵蚀在GTW广泛分布,剧烈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顾屯沟道的沟口的斜坡上。GTW的土壤侵蚀在2018年至2020呈加剧趋势,平均土壤侵蚀速率增加了2160.22 t·km-2·a-1。此外,195处明显盐渍析出的区域被观测到在一些新增耕地特别是大坝下游耕地,这主要是由于高水位和蒸发率引起。主要分布在支沟沟道内以及顾屯沟道的沟口的59处新修建的淤地坝在2020年发生了溃决。坝体未完全压实、强降雨引起的渗透破坏和软化是引起淤地坝溃决的主要原因。GTW在GLCP后的不同类型的灾害沿地表水流动路径呈强烈的空间链状关系,形成了由坡面侵蚀、淤地坝溃决和近坝下游农田盐渍化组成的灾害链,这放大了灾害风险和损失。这些发现可以指导GLCP的改进和经历大规模沟道整改区域的地质灾害缓解。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治沟造地,工后地质灾害,灾害链
报告人
王晓晨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王晓晨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