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规律及其护坡效应评价—以果洛德尔尼铜矿为例
编号:37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12:30:41 浏览:595次
快闪报告
摘要
矿山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群落的格局主要受人工种植的影响。而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伴随着植被的生长和自然侵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会发生改变。为研究恢复年限对高寒金属矿山排土场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在排土场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土壤化学特性调查基础上,分析研究排土场人工恢复植被的演替规律,划分植被演替阶段。明确了排土场Patrick丰富度指数等4个α植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全氮等8个土壤化学特性指标与恢复年限的关系,探讨了排土场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化学特性的相关性;同时为研究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对植被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开展野外模拟降雨试验,评价不同恢复年限人工植被演替条件下矿山排土场边坡坡面径流特征、渗透特性以及坡面侵蚀破坏类型与特征,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植被覆盖度、生长状况、α植物多样性及地境条件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与植被水土保持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野外原位直剪试验,研究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对植被护坡力学效应的影响,获得不同恢复年限人工植被演替条件下高寒矿山排土场边坡表层含根土体抗剪强度和峰值位移数据,分析含根土体抗剪强度和峰值位移与植被覆盖度、生长状况、根系特征、α植物多样性及地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理清高寒矿山排土场边坡人工恢复植被演替与植被护坡力学效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人工植被恢复工艺、植物种类的适应性与恢复效果的长久性,并加以评价与改进,能够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寒矿山排土场,人工恢复植被,演替规律,水土保持效果,护坡力学效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