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ClNO2化学及环境效应
编号:371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20:10:10 浏览:496次
特邀报告
摘要
硝酰氯(ClNO2)是大气中重要的活性含氮物质,对卤素活化以及光化学污染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在2019年9月26日至11月17日光化学污染季节期间,在珠三角区域站点使用飞行时间化学电离质谱仪(ToF-CIMS)和对大气中的ClNO2和N2O5进行了现场测量。在这次观测中,我们对三种主要类型的气团进行了采样,包括来自北部和东北部城市地区(A型)、东南沿海地区(B型)和南海地区(C型)的主导气团。在A型和B型气团中,ClNO2和N2O5的浓度要比C型气团高得多,这表明城市夜间化学比背景海洋地区更活跃。基于现场测量计算的N2O5摄取系数和ClNO2产率,评估了先前推导的参数化的表现。夜间ClNO2与氯离子以及细颗粒质量浓度相关(很可能与气溶胶表面积有关),表明N2O5非均相反应限制了ClNO2生成。通过研究氯粒子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氯粒子的来源主要是人为排放(例如,生物质燃烧),而不是海盐颗粒,尽管该地点距离海洋只有约100公里。盒子模型模拟显示,ClNO2光解释放的氯自由基对OH、HO2和RO2自由基的浓度略有增加,并对所有三种类型的气团中RO2自由基和O3的形成有少量贡献(白天平均<5%)。在A型和B型中观察到相对较高的贡献。ClNO2对大气氧化的整体低贡献与最近中国(包括上海、北京、望都和泰山)冬季观测报告的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1)相对较低的颗粒质量浓度限制ClNO2的形成;(2)其他反应途径,如亚硝酸(HONO)、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包括甲醛)和臭氧光解作用,在臭氧污染期间自由基的形成速度更显著,间接削弱了ClNO2的贡献。研究结果为沿海地区不同情况下夜间化学在光化学污染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见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