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用于大气NOx高灵敏度探测研究
编号:371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20:09:06 浏览:54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9: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4A] 14A、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A-4] 14A-4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来自于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交通排放、闪电过程等,是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在臭氧、酸沉降和二次颗粒生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准确测量对大气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发展了多种NOx原位在线测量技术,其中以基于高精细度谐振腔的腔增强/衰荡吸收光谱技术表现最为突出,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本报告将汇报我们在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NOx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具体汇报两个技术:
(1)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BBCEAS):利用LED(中心波长460 nm)作为光源,宽光谱测量,在30 s采样时间下,可实现NO2好于20 pptv的探测极限;与化学滴定法相结合,将NO转化为NO2,实现了NO2和NO的同步测量。
(2)振幅调制腔增强NO2分析仪(AMCEAS):首次将基于多模半导体激光器(中心波长406 nm)的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与振幅调制光谱技术(AM)相结合,实现NO2 8 pptv的探测极限(30s采样时间),该方法利用衰荡时间的测量获得腔镜反射率及吸收光程的信息,实现绝对浓度的直接测量,免去了反射率标校过程
关键词
腔增强吸收光谱,高灵敏度,NOx
报告人
周家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周家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赵卫雄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徐学哲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方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张为俊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