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墨脱背景点长寿命卤代烃大气浓度及来源分析
编号:367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9:38:41 浏览:50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长寿命卤代烃主要包括氯氟烃(CFCs)、氢氯氟烃(HCFCs)等臭氧层消耗物质及其主要替代品氢氟烃(HFCs)等,它们同时也是强效温室气体,其排放受到国际关注。全球已有多个背景站点长期观测上述物质的大气浓度,但中国西南地区的背景观测研究则相对有限。本研究首次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以外30km设置背景观测点(95.5262ºE 29.5314ºN,海拔1298.8m ),分别于2021年8月10日~9月19日和11月3日~11月30日,使用苏玛罐和手动加压设备瞬时采集大气样品。每天采集1~3个大气样品,共采集有效样品114个,并使用Medusa或天霁ODS系统对9种卤代烃 (CFC-11、12、113、HCFC-22、141b、142b、HFC-23、125、134a)的大气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9种物质总浓度的中位数为1409 pptv(1230~1588 pptv),比本底浓度(1290 pptv)抬升9.2%。其中CFC-113、HFC-23和HCFC-22浓度分别为90、43 和305 pptv,比本底浓度抬升比例较高,分别为27.6%、23.8%和20.0%。而其他物质抬升比例较低,为4.3%~10.2%。针对每种物质,通过浓度是否处于同纬度背景点RPB的年均基线加减三倍的仪器精度范围内的方式将大气样品分为清洁和污染样品两类。对CFC-113、HFC-23和HCFC-22的污染样品做后向轨迹发现,主要来源区域是采样点西向至喜马拉雅山的本地区域 (47.3%)、南偏西方向的南亚地区(13.64%)和南偏东方向的东南亚地区(39.06%)。CFC-113、HCFC-22在南偏西方向的混合比相比其他来向抬升超过20%。潜在源分析发现,污染气团主要来自采样点南偏西方向的南亚地区;而清洁样品则主要来自本地和南偏东方向气团。本研究观测到的可能来自印度东北部的污染样品中CFC-113、HFC-23和HCFC-22浓度比Say等人(Say等,2019)在2016年对印度北部和南部开展的航测观测结果分别高约20~30%。未来将在在墨脱站点持续开展大气观测,并尝试结合大气模型反演排放。
关键词
温室气体,长寿命卤代烃,大气观测,西藏,来源
稿件作者
吴婧
北京交通大学
刘泽华
华北电力大学
姚波
复旦大学
安民得
麻省理工学院
牛月圆
华北电力大学
赵旺林
中国科学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
于海波
华纳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王彤
北京交通大学
董冰琦
华北电力大学
彭林
北京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