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物源异戊二烯排放模拟 及其对臭氧污染的影响
编号:367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9:30:36 浏览:526次
快闪报告
摘要
异戊二烯是排放最多的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在产生对流层臭氧(O3)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专门针对其对O3形成的影响,在长三角地区(YRD)对异戊二烯排放的模拟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研究采用自然界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模型(MEGAN)和最新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模拟了2020年8月长三角BVOC排放量最大的浙江省(ZJ)的异戊二烯排放,并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MAQ(The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ing System)研究了自然源异戊二烯对O3生成的贡献。该模型在城市和郊区的异戊二烯模拟中表现良好,平均偏差为−0.16–0.12 ppb,但低估了森林地区的浓度(原因是此地区竹子分布较广,但是模型中却缺少有关竹子排放的排放因子)。从地区来看,森林上空模拟的甲醛浓度与卫星观测结果非常一致。2020年8月,ZJ的异戊二烯总排放量为125.1 GgC,其中ZJ西部的排放量较高,东部沿海地区的排放量相对较低。异戊二烯浓度的空间模式与其排放量相似,白天最大平均浓度高于3.5 ppb。其对MDA8O3浓度的贡献的空间模式与排放和浓度显著不同,这表明生物源异戊二烯对ZJ北部的影响更大(>6 ppb),而对ZJ南部的影响相对较低(1-3 ppb)。ZJ的平均贡献率为8.9%,日变化范围为3.1%至13.4 %。不同城市的月平均贡献率在4.6%-14.3%之间,最大日贡献率达到25%左右。这些发现有助于了解中国ZJ和YRD地区夏季O3污染情况。
关键词
臭氧污染;生物源异戊二烯;WRF-CMAQ;MEGAN;排放反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