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地区臭氧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编号:367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9:27:11 浏览:52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攻关取得显著成效,PM2.5浓度下降明显,但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明确臭氧前体物变化趋势是阐明我国臭氧污染形成机制的基础。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对臭氧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控制效果如何仍未得到有效评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2015-2022年对流层臭氧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并使用统计方法解析了气象和人为因素对臭氧变化趋势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卫星观测甲醛柱浓度和NO2柱浓度分析了臭氧前体物和敏感区变化特征。为进一步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对VOCs的治理效果,本研究选择北京为例,分析了2015年至2019年在北京城市站点在线观测获得的4000余个有效VOCs观测样品浓度,阐明了北京市VOCs长期变化特征,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解析气象对VOCs浓度变化的影响。2015-2019年,VOCs总浓度在2017年达到峰值,2019年VOCs总浓度最低,下降了63.5%,排放和气象对VOCs分别贡献了34.1%和29.4%的VOCs浓度下降。我们发现烯烃和炔烃从2015年到2019年显著减少,相比之下,从2015年到2017年,芳香烃的贡献大幅增加,多种芳香烃在2019年的混合比例高于2015年,表明芳香烃可能是未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物种。甲苯/乙烯的变化表明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来控制溶剂使用中的VOC排放。本研究结果将促进我们对当前环境空气VOC浓度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开展VOCs控制和臭氧形成机制的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