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气环流下减排对臭氧汇区污染控制的有效性
编号:366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9:19:17 浏览:493次
快闪报告
摘要
近年来臭氧浓度逐年上升,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占比逐渐增加,臭氧继PM2.5之后备受关注.地表臭氧浓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物排放和气象条件,其中气象条件决定臭氧浓度逐日的变化,而气候因素(天气类型、温度、湿度、辐射等)决定臭氧长期变化趋势. 华中处于臭氧汇区,每年受到其他地区输送的污染物超过50.0%。在具有臭氧汇区特征的地区,分析不同天气环流下有效减少排放,控制臭氧污染,少有相关报道。利用第五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ERA5)业务全球分析数据,对2013 - 2019年中国中部地区的天气环流进行了分类。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在不同天气环流条件下,控制污染物排放对武汉地区减少臭氧污染的效果。按照lamb-jenkinson方法分为27种环流型,9种类型的污染日数占总污染日数的81.3%。前两种环流型(A或C型)的特征是由于高压系统反气旋或低压系统气旋的作用,导致中部地区天气条件稳定,污染物在此聚集。敏感性试验对A型天气模拟的结果表明,此污染天气主要是由于当地排放源引起的,通过减少本地人为排放能有效控制武汉臭氧污染,减去华中、湖北、武汉地区人为排放武汉臭氧分别降低56.3%、46.9%和24.2%。另外7种环流型呈输送型特征污染,污染物主要来自沿东、北、南方向。对SE型模拟结果表明,此污染天气主要是由于东南方污染物的输送,减去华东、华南、珠三角地区人为排放武汉臭氧分别减少46.5%、25.8%和45.2%。
关键词
臭氧污染,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WRF-Chem,臭氧减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