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编号:364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50:22 浏览:50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洞庭湖地区PM2.5样品进行采集,并进行WSOC和水溶性离子组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洞庭湖地区PM2.5和WSOC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41 μg/m3和4.33 μg/m3,WSOC/PM2.5占比为11.66%;与同期监测的长沙城区对比,洞庭湖PM2.5和WSOC浓度相对较低,两地WSOC浓度均呈冬季最高,夏最低。与水溶性离子开展相关性分析发现,冬季WSOC与Na+、Mg2+呈显著正相关,与NH4+、NO3-、SO42-和K+的正相关性较弱,而夏季WSOC与Ca2+、Mg2+呈显著相关性,WSOC可能受扬尘源、工业源和二次生成影响。对比清洁期(PM2.5<75 μg/m3),污染期(PM2.5>75 μg/m3)WSOC浓度较高,但WSOC/PM2.5比值较低(6.91%),说明污染天不是主要由WSOC组分引起的。污染期PM2.5与WSOC相关性较好,且WSOC与SO2和NO2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可能WSOC受工业源和机动车尾气的影响。通过PCA定性识别源类和PMF模型定量解析发现洞庭湖WSOC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其次为二次生成、扬尘源、机动车源以及生物质燃烧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HYSPLIT)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探讨了WSOC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贡献,结果表明洞庭湖主要受来自周边城市污染的影响较大;冬季WSOC潜在源区范围比秋季更广,春季和夏季WSOC潜在源区分别主要分布在采样点南部和东部。
关键词
洞庭湖,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有机碳,来源解析,区域传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