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上空暖季亚微米气溶胶化学组成和来源特征
编号:364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50:01 浏览:45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城市冠层以上的大气污染研究是解析区域输送和本地污染混合机制的重要前提。受限于夏季高空观测仪器维护的困难,夏季高空观测开展较少。本研究基于北京325米气象塔,于2015年5-6月和2017年6月在气象塔260米开展了亚微米气溶胶(NR-PM1)化学组分和痕量气体的高分辨率在线测量,并且在2017年开展了同步的地面颗粒物组分和痕量气体组分观测,结合铁塔的垂直气象场分析了北京城市上空暖季亚微米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来源特征。研究表明,随着2015年到2017年空气质量的改善,NR-PM1亚微米气溶胶与地面PM2.5的相关性R2从0.54增加到了0.73,且浓度占比增加,表明进一步消减颗粒物浓度需要关注小粒径的颗粒物。北京SO2在高空浓度较高,且是垂直分布最均匀的气体组分,表明其主要为区域输送贡献。O3在高空浓度比地面高出16%,表明其受区域输送和较强的光化学反应影响较大。NO2的近地面平均浓度比260米低了46%,主要由夜间浓度偏差贡献。高空一次源(餐饮和机动车源)的贡献显著降低,高氧化性的二次有机组分贡献显著增加,表明17年相对于15年北京本地餐饮和交通源的控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耦合分析表明,17年高风速输送的影响下,硫酸盐和高氧化态的有机物呈现显著区域贡献的特征,其他各物种则呈现区域均匀的特性,而低风速输送则会稀释北京的硝酸盐浓度。
关键词
城市冠层,大气亚微米细颗粒物,化学组成,有机源,垂直差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