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海中心大厦的城市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与污染来源的垂直观测研究
编号:364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46:44 浏览:509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4C] 14C、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c-1] 14C-1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自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实施以来,我国空气污染得到显著改善,但截至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城市的年均PM2.5浓度达到世卫组织的标准。我国在未来大气污染科学防治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当前仍有一些科学问题不明,如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污染物区域传输的影响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第一高楼-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分5层布设仪器采集了典型月份的PM2.5膜样品,结合在线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上海市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的垂直污染特征、季节变化、区域传输和来源解析等。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上海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和季节变化特征。其中二次无机盐是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污染物。冬季硝酸盐污染最严重,夏季有机物浓度更高。二次有机气溶胶显著,高层大气受二次转化和区域传输的影响更大。典型污染事件显示二次无机盐对污染日的贡献最大,污染日受到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
(2)二次无机盐是上海地区大气的首要污染源,船舶和海盐传输的比重自地面至高空不断增大。未来需加强长三角地区的协同污染控制以及对港口城市的船舶污染管控,以达到减小区域污染输送的影响。大气微量元素在管控期间变化显著,机动车排放源在管控期间下降最明显,而受区域传输的影响烟花源在控制期间显著增加。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城市垂直大气污染物的组分来源及其传输途径,可为城市空气污染物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分;来源解析;区域传输
报告人
程凯
硕士研究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程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常运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