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分析及排放评估
编号:363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7 11:15:02
浏览:474次
特邀报告
摘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作为对流层臭氧(Os)污染的关键前体,国内的VOC污染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而东北重工业基地的VOC污染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哈长城市群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首次通过识别O3生成的敏感性对VOCs控制区进行VOCs监测,采用走航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东北地区工业VOCs成分谱及城市VOCs成分谱,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系数(MIR)估算臭氧生成潜势(OFP)、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识别城市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关键VOC活性物质和主要污染来源。基于本研究首次构建的工业源成分谱更新了中心城市基于VOCs物种化排放清单。中心城市(哈尔滨、大庆、绥化、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均属于VOCs控制区(VOCs/NOx < 4/1),且在监测期间吉林市环境大气VOCs排放浓度(260.4 ± 855.8 μg/m3)最高,辽源(10.1 ± 17.5 μg/m3)及四平市(18.1 ± 17.2 μg/m3)排放浓度最低。不同行业源谱结果显示,石油化工、化工行业对城市VOCs污染影响最大且工业排放的芳香烃及卤代烃对VOCs污染贡献最大。城市源谱结果显示,烯烃、卤代烃及芳香烃是中心城市主要VOCs污染种类。结合OFP和SOAP的结果,吉林市SOAP最高(149.9 μg/m3),且芳香烃对城市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不可忽略,建议优先控制城市工业过程中使用溶剂产生的芳香烃,特别是BTEX。准确识别VOCs排放特征、污染来源及对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为东北区域VOCs的精准管控、数值模拟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