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邯郸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浓度与光学特性的年际变化特征
编号:361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11:16 浏览:448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4A] 14A、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A-1] 14A-1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水溶性有机碳 (WSOC) 作为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吸收太阳辐射、改变气溶胶的吸湿特性,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研究WSOC的理化、光学性质对于准确解释有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在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实施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为进一步揭示在该背景下京津冀地区WSOC的大气浓度与光学特性的演变,本研究自2018年至2020年冬季连续三年在天津和邯郸采集了PM2.5样品。使用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长光程流通池光谱检测系统以及三维荧光光度计分别进行了有机碳 (OC)、元素碳 (EC)、以及水溶性有机碳 (WSOC) 的浓度测定、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测量等。结果表明,天津和邯郸的一次有机碳 (POC)、EC和WSOC的大气浓度均显著降低,但WSOC的单位质量吸收效率 (MAE365) 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甚至有所升高。基于平行因子分析 (PARAFAC) 对三维荧光光谱解析可知,天津和邯郸的WSOC中均含有低氧化类腐殖质发色团、高氧化类腐殖质发色团和类蛋白质发色团,其中低氧化类腐殖质发色团占比较高 (天津: 50%-53%; 邯郸: 42%-51%),其次是类蛋白质 (天津: 17%-31%; 邯郸: 32%-37%) 和高氧化类腐殖质发色团 (天津: 15%-30%; 邯郸: 11%-20%),表明两个站点WSOC中的荧光发色团主要来自于人为活动的排放或者陆地源有机物。此外,高氧化类腐殖质在两个站点中的占比均逐年增大,表明二次生成的有机物对WSOC荧光发色团的贡献有所增加。这与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二次有机气溶胶增加相吻合。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碳,光学特性,三维荧光光谱,年际变化
报告人
陈海彪
山东大学

稿件作者
陈海彪 山东大学
孙宏蕾 山东大学
周睿智 山东大学
杨巧云 天津医科大学
牛红亚 河北工程大学
刘俊文 暨南大学
闫才青 山东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