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 decline of aeroso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effects on radiative forcing in an urban area of Beijing from 2018 to 2021
编号:361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7:10:57 浏览:475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4A] 14A、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A-1] 14A-1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可靠观测对于评估气候辐射强迫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城区开展了PM10和PM1粒径下的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同步观测。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1年PM10和PM1粒径下的气溶胶吸收系数(σab)分别下降了55.0%和53.5%。 σab的显著降低可能与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有效减少了一次排放有关。2018 - 2021年,PM2.5质量浓度下降34.4%,同一时期,PM10粒径下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SA)从2018年的0.89±0.04 (PM10.87±0.05)增加到2021年的0.93±0.03 (PM10.91±0.04)。SSA增大,PM2.5质量浓度减小,说明由于实施污染控制措施,空气质量的改善,吸收性气溶胶的占比减小,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空气污染治理中,应该更加重视二次生成气溶胶的治理。年平均亚微米吸收比(Rab)从2018年的86.1%上升到2021年的89.2%,表明细颗粒是PM10粒径下吸收的主要贡献者,且细颗粒对吸收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2018 - 2021年冬季吸收埃指数(AAE)下降,表明棕碳对光吸收的贡献减少,这可能与生物质燃烧和煤炭燃烧排放减少有关。研究期间,气溶胶辐射强迫效率逐年变小,这主要受SSA增大的影响。2021年PM10和PM1粒径下的气溶胶辐射强迫效率分别为−27.0和-26.2 W m2 AOD1。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来自北京南部的气团4和来自北京西部的气团5对应较高的气溶胶吸收系数和PM2.5质量浓度。2018到 2021年,气团4和气团5对应的σab和PM2.5明显下降,这与北京周边地区综合治理使得大气环境改善有关。本研究为辐射强迫评估提供了关键的光学参数,并有助于评估空气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气溶胶,吸收系数,单次散射反照率,吸收Angstrom指数
报告人
胡昕尧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胡昕尧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孙俊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夏灿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沈小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养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全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兆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思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王稼玲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于奥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卢家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小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