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萜烯酰基过氧自由基的分子组成、形成机制及其对高氧化态有机物的贡献
编号:357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5:34:40 浏览:490次
快闪报告
摘要
作为大气氧化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中间体,酰基过氧自由基(RO2)在反应活性上与一般的烷基RO2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目前针对酰基RO2分子组成和反应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结合大气化学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α-蒎烯臭氧氧化过程中酰基RO2的组成、形成机制及其对高氧化态有机物(HOMs)的贡献。研究发现酰基RO2分别贡献了C7和C8 RO2的69%和94%,但对C9和C10 RO2的贡献较少,分别为34%和0.5%。酰基RO2的生成途径主要取决于其氧化程度,高氧化态的酰基RO2(氧原子数≥6)主要来自含有醛基的RO2的自氧化过程,而低氧化态的RO2(氧原子数<6)则基本来自含有α酮基的RO的C-C键的断裂或含有醛基的RO的氢转移过程。酰基RO2参与的反应贡献了C7和C8 HOMs生成量的58%和94%,但对C9和C10 HOMs的生成仅贡献了16%和0.08%。同时,酰基RO2对C14-C18二聚体生成的贡献达到了50%-90%。此外,酰基RO2和烷基RO2的碰并反应相较于烷基RO2和烷基RO2的碰并反应速率更快,更具优势,可能会影响烷基RO2的归驱及其HOMs的形成过程。本研究揭示了单萜烯氧化过程中酰基RO2的详细生成机制及其对HOMs的贡献,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大气单萜烯的氧化过程,为大气化学模型的优化提供数据基础和反应参数。
关键词
关键词:α-蒎烯;酰基RO2;形成机制;HOMs;
稿件作者
臧寒
上海交通大学
赵岳
上海交通大学
黄丹丹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钟佳利
香港科技大学
李子悦
上海交通大学
李晨曦
上海交通大学
肖化云
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