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大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编号:357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5:33:42 浏览:610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0: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4B] 14B、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14B-2] 14B-2 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有机硫化合物是自然界中硫元素存在的重要形态,也是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化学组分。大气中有机硫化合物广泛存在,除了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等过程直接排放外,很大一部分是由二氧化硫气体和无机硫酸盐等人为污染物与有机前体物发生多相化学反应二次生成。有机硫化合物的存在,可能会显著改变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吸湿性、酸度、挥发性和反应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气溶胶作为云凝聚核的能力以及气候环境效应。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复杂且种类繁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还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目前对于大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来源和形成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城市地区(包括石家庄、合肥和西安)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有机硫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及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手段,对有机气溶胶组分和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子层面的认识和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和合肥分别检测出2417–3474和2516–6190种有机物种,其中有机硫化合物(包括CHOS和CHONS物种)约占总数量的25–41%。而有机硫酸盐(R-O-SO3)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石家庄夏季和冬季分别占有机硫化合物的84%和79%,高于合肥市的36%和57%,可能跟石家庄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无机硫酸盐有很大关系。有机硫酸盐中超过96%以上是脂肪族而非芳香族化合物,表明长链烷烃或生物源有机前体物对其具有较大贡献。尽管酸催化反应对有机硫化合物的形成具有一定贡献,但在颗粒物酸度和有机前体物限制的环境条件条件下,其它反应途径也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在西安严重灰霾期间,有机硫化合物的数量和峰值信号强度都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主要以芳香族化合物的增加为主,表明人为源具有较大程度的贡献。有机硫化合物的数量与环境相对湿度以及硫和氮的氧化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液相化学和大气氧化反应在有机硫化合物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对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定量表征,并对其前体物、来源、形成机制及其气候环境影响开展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有机硫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来源,化学分子组成,超高分辨率质谱
报告人
韩月梅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韩月梅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李丽娟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蔺悦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张新 西安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