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污染边界层上部强烈的新粒子生成
编号:348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4:56:09 浏览:483次
快闪报告
摘要
大气新粒子生成(NPF)贡献了大气中大量的气溶胶颗粒物和云凝结核,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在对NPF的垂直理解仍然有限。为了研究新粒子生成垂直结构,该研究在华北平原的两个高度站点开展了同步观测。尽管在冷季节有较高的气溶胶负荷,在观测点经常观测到NPF事件。当边界层内污染水平增加时,在高空观测到了强烈的NPF事件,高空NPF开始时间相较于近地面有更加明显的提前,两个高度站点新粒子生成开始时间间隔可超过3小时。为了理解垂直方向上NPF的调节因子,我们更新了WRF-Chem模式中成核参数化方案,并进行了高垂直分辨率的模拟。研究表明,NPF的垂直差异是由于二氧化硫、臭氧和颗粒物的显著层结造成的。随着边界层的演化,上层大气中强烈NPF生成的颗粒物向下传输使近地面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增加。这项工作增进了对NPF垂直结构的理解。
稿件作者
来诗怡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黄昕
南京大学
齐西萌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