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WRF-Chem (v4.0)模拟中国大气气溶胶pH: 气溶胶pH的敏感性及其在雾霾期间的时间变化
编号:348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6 14:54:27 浏览:574次
快闪报告
摘要
气溶胶的pH是气溶胶的基本属性,对大气化学、空气质量、气候和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化学传输模型(CTMs)中,准确估计气溶胶的pH值对于气溶胶的模拟至关重要,进而会影响部分政策的制定。本研究报道了WRF-Chem模式模拟的北京重霾天气中的PM2.5 pH,并探讨了模拟的PM2.5 pH对非挥发性阳离子(NVCs)、NH3排放、气溶胶相态假设和非均相硫酸盐生成等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基准的WRF-Chem模式预测的中国PM2.5 pH的空间分布与其他模式相似,但pH值普遍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模式低估了碱性物种(NVCs和NH3),且各模式间的热力学处理存在差异。增加模型中的NH3排放量可以改善模拟的pH值,使其与离线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更加一致。此外,我们发现气溶胶相态假设和非均相硫酸盐的生成对于低相对湿度区域和高人为源SO2排放区域的气溶胶pH值预测非常重要,未来应该对这些因素进行更好的约束,以提高对气溶胶pH模拟的准确性。北京雾霾期间模拟的PM2.5 pH的时间变化趋势表明,雾霾期间PM2.5 pH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从清洁期间的5.2±0.9下降至重污染期间的3.6±0.5。在污染较严重的情况下,酸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二次物种(包括硫酸和硝酸)的形成和积累,即使有碱性物种(NVCs、NH3)作为缓冲。
关键词
气溶胶酸度,WRF-Chem,硫酸盐,雾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