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磷肥前移重塑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
编号:34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0 22:28:56
浏览:511次
快闪报告
摘要
紫云英作为豆科绿肥,可通过自生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N2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氮。同时土壤自生固氮菌群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长期施用而改变。然而在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将水稻季的磷肥前移至紫云英季,对紫云英盛花期土壤固氮菌种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利用基于nifH基因的Illumina Miseq测序,研究了紫云英季施用磷肥与固氮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试验处理包括:完全不施肥冬闲处理,水稻季磷肥不前移处理,水稻季磷肥前移1/3处理,水稻季磷肥前移2/3处理,全量前移处理。施磷肥增加紫云英固氮量以及水稻的产量,同时增加紫云英盛花期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及硝态氮的含量,且磷肥前移1/3和2/3处理土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磷肥全量前移处理。土壤碳氮磷相关的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的结果表明,磷肥前移1/3处理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施肥减少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养分的需求,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降低了磷养分对土壤微生物的限制。磷肥前移处理增加Frankia、skermanella和mesorhizobium菌门的相对丰度、Shannon和Simpson指数,随磷肥前移量的增加,Frankia、skermanella和mesorhizobium的相对丰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Frankia、skermanella和mesorhizobium与土壤有效磷、全氮、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偏最小二乘法路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的相对丰度,上述菌群对土壤氮和有机质、紫云英产量的相关性指数分别达到0.52、1.07和1.59。综上所述,在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不同磷肥前移比例重塑了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C、N和P的需求,磷肥前移1/3对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土壤氮的含量起关键作用。
稿件作者
冷巧丽
华中农业大学
耿明建
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