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泥炭地泥炭剖面有机碳特征变化
编号:338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5 15:03:00 浏览:44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泥炭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储存了547 Pg有机碳,约占全球土壤碳储量的30%,是全球重要的碳“汇”,泥炭地碳循环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了解泥炭地碳循环,必须了解泥炭形成的有机地球化学过程,即泥炭形成过程中泥炭有机碳特征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长白山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泥炭剖面(以苔草泥炭为主的月亮湾泥炭地,以泥炭藓泥炭为主的安北泥炭地,以泥炭藓-苔草泥炭混合为主的金川泥炭地)的碳氮特征、活性碳特征、有机碳官能团与分子组成特征,分析泥炭形成与积累的一般有机地球化学规律。结果表明,长白山区三个泥炭地剖面泥炭TOC含量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表层泥炭T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深层泥炭TN含量随深度逐渐降低;表层泥炭C/N都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而深层泥炭C/N则没有一致性变化规律;表层泥炭碳同位素都随深度增加而小幅增加,深层碳同位素随深度减少,而剖面上泥炭氮同位素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三个泥炭地表层泥炭DOC含量都随深度降低,但是深层泥炭DOC含量和整体剖面KOC含量随深度变化没有一致性趋势;长白山区三个泥炭地剖面泥炭多糖含量都随深度下降,芳香烃和脂肪族化合物含量都随深度逐渐增加;剖面上泥炭O-Alkyl和O2-Alkyl碳随深度降低,Alky碳随深度增加;泥炭氧化态随深度降低,而泥炭活化能随深度增加。这些有机碳特征的变化反映了泥炭形成过程中的脱氧富碳过程,表明泥炭分解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动力学分馏较弱,而底物优先利用过程明显,导致多糖等活性有机碳优先分解,而剩余的较多的木质素类惰性有机碳使得累积的泥炭更加稳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