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风险下城市居民公园绿地游憩行为变化识别及驱动机理研究
编号:335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8 18:43:15 浏览:633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0: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8A] 8A、城市与区域地理 [8A-3] 8A -3 城市与区域地理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新冠疫情的爆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城市居民对公园绿地的访问行为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然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各类人群访问公园绿地的行为及其驱动机理发生了改变,这给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园绿地空间规划、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武汉市为例,于2021年春季对武汉市21个公园绿地的访客进行了意向调研,收集问卷3000余份;结合城市地理大数据,量化了公园特征、居住地环境、出行距离等影响城市居民访问公园绿地的关键因素;同时,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Labv3+)方法从34780张百度地图街景图像中量化了居民前往公园绿地路线上的街道尺度建成环境(SBE)指标;最后采用逻辑回归方程定量评估不同疫情风险下,多种因素如何对居民访问公园绿地的行为产生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疫情风险的升高,城市居民的出行范围及频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老年人、妇女受到的影响更大。同时,绿色、安静及环境舒适的街道环境与疫情风险下的高出行意愿相关。研究结论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规划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新冠疫情;空间格局;驱动机理;武汉;出行行为
报告人
张文婷
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张文婷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并于2018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文婷博士长期从事国土空间多目标优化、城市公园绿地游憩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资源部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围绕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响应关系及公园绿地游憩行为等研究方向,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相关成果30余篇,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多项,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国家级竞赛。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